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警安观察
【防骗宝典】这些非法集资“大饼”不能信!
时间:2025-07-15作者:警安在线 阅读:1899

当前,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的手段愈发多样和隐蔽。在我们身边,有哪些常见的金融犯罪?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到底是什么?投资过程中,应该如何准确辨别这些金融陷阱,守住我们的“钱袋子”?

图片

案例详情

陈某、唐某在没有相关金融资质的情况下,通过业务员散发传单、召开宣讲会等形式公开宣传,并以高额年化收益为引诱、承诺还本付息,以销售理财产品以及股份认购合同等名义,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。截止案发,陈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000余万元,未兑付金额2000余万元;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900余万元,未兑付金额700余万元。太仓市检察院以陈某、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起公诉,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图片

案件警示

1.警惕非法集资陷阱。

高息诱饵莫轻信,对“保本高收益”“稳赚不赔”等宣传保持警惕,尤其是未取得金融资质的主体以理财、股权众筹等名义吸收资金的行为,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。虚假项目勿参与,警惕虚构“养老项目”“新能源投资”等噱头,通过伪造合同、虚假宣传诱导投资的骗局。

2.严守贷款法律底线。

申请贷款需通过正规金融机构,如实提供材料,切勿伪造流水、虚报收入或勾结中介骗取贷款。与中介合谋虚构材料套取贷款,即便未直接占有资金,也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

3.拒绝洗钱与账户滥用。

坚决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不出租、出借银行卡、支付宝等账户,避免被用于转移电信诈骗、赌博等非法资金,可能构成“帮信罪”或洗钱罪。

4.全民共筑安全防线。

选择合法金融机构办理业务,发现可疑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、金融监管部门举报。增强风险意识,守住“钱袋子”,护好幸福家!


—  END  —  


来源:青岛金融安全卫士


  • 临沂公安持续“亮剑”,又有多人被抓......

  • 搭建“手机口”设备!山东济宁警方侦破一起新型电诈帮信案

  • 105名“苏超”“黄牛”落网

  • 上海铁路公安局举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集体谈话暨宪法宣誓仪式

Copyright © 2019 警安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 
京ICP备19046744号-1 栏目电话:010-85266860 运营中心:13911738062
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,建立镜像。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,如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告知。